跳到主要內容

美傳媒》拿掉組織與品牌頭銜 正是考驗個人的影響力與實力

美傳媒最近FB臉書有幾位企管顧問講師不約而同的分享了這段話:「當拿掉組織的資源與品牌,你還有影響力,那你真的有實力」,這幾句話很有意思,也值得令人深思,有台灣神秘客稽核教父之稱的興誠服務品質管理訓練機構董事長徐丞敬表示,從品牌的角度,服務任職的單位與頭銜,的確代表一個人的品牌,但如果將服務單位與職稱拿掉,還剩下什麼,這才是個人競爭力要思考的問題。

拿掉組織與品牌頭銜,正是考驗個人的影響力與實力。

對於「當拿掉組織的資源與品牌,你還有影響力,那你真的有實力」這段話,徐丞敬強調要分為三個部分來談,就能瞭解其中更深一層的含義。

首先,「組織的資源與品牌」,沒錯,這是很重要的一部份,他支撐了一個人在社會上、職場上的身分與角色,也彰顯了一個人的價值與聲望,在較高的文化與社會資本環境中,大部分的人是迷信這些的,也因此,當擁有越高組織資源與品牌者,基本上,較受人歡迎也受人敬重。

第二,「影響力」,影響力是什麼? 簡單說,它是能促使別人做不願意做的事的力量。影響力同時包覆著兩股力道,包括外在環境的拉力與內在個人特質的推力,外在環境的拉力如組織的資源與品牌、環境中的機會或威脅等。內在個人特質的推力包括知識與學問、做事的態度與方法等。將這兩股力量適時搭配發揮,就能形成最大的影響力。

第三、「實力」,實力跟影響力是相對的,如果說影響力是改變即將或未來,那實力就是已經改變了的驗證與實績。所以說有實力的人士身經百戰且戰果豐碩,如果對一個人的能力肯定,但尚未有戰績,那應該說他「有潛力」。

興誠服務品質管理訓練機構董事長徐丞敬。

「當拿掉組織的資源與品牌,你還有影響力,那你真的有實力」。這幾句話講的很好,徐丞敬重組了這段話:「當拿掉組織的資源與品牌,正是考驗一個人的影響力與實力」。其中,徐丞敬思考的是,拿掉了組織的資源與品牌,轉變成的就是經歷,同樣具有文化與社會資本的價值,因此,拿掉組織的資源與品牌,與影響力、實力之間,其關聯的程度到底有多少呢。

當然,組織的資源與品牌,多數人還是吃這一套的,只迷信品牌與頭銜,而不解其內涵與意義,前幾年,我訪問一個名筆商,請教名筆的名牌與價格,筆商說了一段令人慚愧又茅塞頓開的話,他說:「現在的人,喜歡名筆,越名貴的越好,一只名筆掛在口袋上,好像彰顯了地位,但是可惜!這些人只有名牌與價格的行情,卻沒有對筆的認識」。

我問,名筆還有高學問嗎?筆商說,筆的學問很簡單,從筆可以看一個人!筆商問我,你也有幾款名筆吧,你書桌樣也有筆筒吧,筆筒上放的不是名筆,是一堆塑膠原子筆吧,你平時書寫用的是原子筆吧!名筆只是偶而把玩或帶出場亮相吧!

筆商繼續認真的說,書桌上只要有一只好筆就夠了,因為只有一只好筆,你才會認真且嚴謹的書寫它,寫完會收好它,書桌上才會乾淨整齊有條理,好的筆有品牌及價格上的價值,所以你會用心的使用它、愛護它,所以,用筆,也在培養一個人的生活習慣,磨練一個人的意志,也在訓練一個人在生活上如同用筆書寫時一樣的認真與嚴謹的態度。

看一個人,可以從用筆的態度看一個人的人品。

「有名牌與價格的行情,卻沒有對筆的認識」,我也一樣會迷信名牌與價格,甚至受有地位、頭銜、名望的人所影響,卻甚少去了解或探討其背後的意義,或一個值得受人肯定或尊敬之處。

有些有地位、有頭銜、有名望的人,仔細思量觀察,他可能只是個空架子,唬唬人罷了,有些人離開了原來的頭銜崗位,卻被「人在;人情在」的刻板映象所牽制,掌聲小了,朋友也少了,還要被期待著要更上一層樓的眼光檢視著。沒更上一層樓的,有的不是低調生活,就是老提當年勇,就怕人們忘了他有那段輝煌的往事,說穿了!不就是留戀著組織資源與品牌,還想享受著影響力,怕被人看成沒實力。

中興大學國家政策與公共事務研究所教授袁鶴齡指出,一個人無論是形象、頭銜或學歷,都是一種無形的影響力。袁鶴齡也說,青年學子應該要先追求四歷即學歷,經歷,資歷與閱歷,而不是三績,即考績,成績與業績。袁鶴齡強調,學歷,經歷,資歷與閱歷這四歷,才是未來青年學子能力與實力的基石。

然而,影響力或實力,很重要嗎?對某些人或在某些環境中來講,的確很重要,尤其是影響力。影響力是能促使別人做不願意做的事的力量,影響力轉換後能行使不同的作用,最常用的在領導與管理,幾乎所有的管理階層主管都在使用影響力,來幫助組織的管理運作與任務的推行,這股影響力,一般稱之為權力。袁鶴齡教授強調,影響力也被廣泛使用在政治人物身上,政治人物透過影響力來進行政治與選舉活動,是典型的權力加魅力的組合。

中興大學國家政策與公共事務研究所教授袁鶴齡。

袁鶴齡也說,影響力同時包覆著兩股力量,包括外在環境的拉力與內在個人特質的推力,外在的拉力與內在推力要搭配協調、相輔相成才能產生最大的扭力,這股力量有時會大到像迷幻藥一樣,讓群眾歇斯底里的跟著跑,但這股力量若使用不當,也可能會自傷造成反向效果,甚至造成別人對你永遠的不信任。政黨政治就是最明顯的例子,為什麼要加入政黨,因為「組織的資源與品牌」,政黨的資源與政治人物的魅力,激發出生生不息的政治活動,多元的政治活動形成了公共事務的影響力,這股影響力造就了公共政策上的建設,這樣的建設讓國家社會更進步。但有時這個過程也因某個環節或作為有了錯誤,產生負面嚴重的影響,令人對政黨、政治人物,甚至政府的不信任。

「組織的資源與品牌」是一種外在的環境因素。「影響力」是外在因素與個人特質交集後產生的,「實力」則是一種評價,對已驗證的績效給予的肯定。如何結合外在因素創造有價值的影響力來成就個人、組織以及社會的貢獻,是管理者或領導人都要面臨的問題,而這個問題的背後,有個更深層必須思考的課題,就是如何建構這個過程中的價值與內涵,而不是僅流於表面與膚淺的表象,在蛻去了組織的資源與品牌,真能還有影響力與實力嗎?或者只是短暫綻放組織資源與品牌的剩餘光芒而已。

作者/張俊明
亞洲經濟通訊社總編輯



你可能會有興趣






亞洲邦博社會創投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美傳媒》芳療師林緹秝打造民宿新風貌 結合療癒空間與放鬆體驗

美傳媒》 在現代社會壓力日益增大的背景下,旅遊住宿的需求已不僅僅停留在一個休息的地方。嘉義以其豐富的自然生態和悠閒的生活節奏吸引著眾多遊客,而當地的民宿業也在尋求突破,努力為旅客提供更高質量的休憩體驗。嘉義首家療癒民宿「覓光心旅」,正引領這股創新風潮,成為嘉義觀光業的新亮點。這家民宿融合了現代時尚設計與多樣化的療癒活動,為旅客提供全方位的放鬆體驗,成為年輕人和家庭旅遊的首選。 「覓光心旅」將公共空間擴大並融合時尚感的空間設計。 從事芳香精油療癒,並在南華大學攻讀自然療癒碩士的芳療師林緹秝,看中了嘉義田野的悠閒氛圍和慢活節奏,認為這裡是休閒養生的理想地點。在傳統民宿模式中尋求突破,他創立了「覓光心旅」,將現代時尚設計與簡約舒適的住宿環境相結合,並引入多種療癒活動,使住宿不僅僅是休息,更是提升身心靈健康的綜合體驗。 芳療師林緹秝創新打造療癒系民宿引領旅宿新風潮。 林緹秝表示,療癒旅館的房型設計以現代時尚為主,簡約而不失格調。每間客房都經過精心設計,利用大量自然光源和清新的色調,使訪客一進入房間就能感受到無比的舒適與放鬆。家具和裝飾品的選擇亦十分講究,以簡約實用為主,避免過多繁複的裝飾,營造出寧靜的氛圍。 覓光心旅的療癒系民宿引進親子律動時間,適合家庭親子旅遊休憩住宿。 療癒旅館不僅提供舒適的住宿環境,還以多樣化的活動提升房客的住宿體驗。為了營造全方位的療癒活動,從身體到心靈的全身心放鬆,民宿提供了芳香精油療癒,每間客房配有各種精油和擴香器,讓房客可以在自己的空間中享受芳香療法。房客還可享受頭部精油芳療,透過精油的吸收與香氣幫助舒緩壓力、提升心情、改善睡眠質量。 戶外休閒空間與大草坪,營造寬廣的休憩空間。 為了讓房客紓解旅途勞累,覓光心旅還提供瑜伽課程,無論是早晨的活力瑜伽還是晚間的放鬆瑜伽,皆由專業瑜伽老師指導,幫助訪客釋放身心壓力,重拾內在平衡。除此之外,民宿還特別提供創意美食手作活動,安排廚師利用民宿的公共廚房,舉辦各種美食手作課程,從自然療癒餐食、健康果汁調製到創意甜品製作,讓房客在動手過程中享受樂趣,並品嚐自己親手製作的美食,進一步提升整體療癒體驗。 房客還可享受精油芳療服務。 寬廣的住宿空間與充足的陽光,是覓光心旅療癒空間的特色。 林緹秝指出,療癒旅館不僅是旅程中的一個住宿點,更是旅遊行程中的亮點。許多年輕人和家庭選擇入住這樣的旅館,不僅為了休息,更希望通過多...

美傳媒》歡迎共學中心提倡「大人生活學」好好吃早餐營造幸福儀式感

美傳媒》台中市西區歡迎共學中心為提倡生活品質與家庭和諧,定期舉辦「大人生活學」體驗式講座活動,本期特別以『好好吃早餐,主婦、煮夫日常生活提案』,以早餐是一天的開始,如何規劃有儀式感又營養的家人早餐,如何採買與保存蔬果以及如何利用簡單的食材來製作有品質有營養均衡的家人早餐,活動中,歡迎共學中心也為與會者準備一份營養早餐。 歡迎共學中心舉辦體驗式吃早餐講座。 歡迎共學中心創辦人林慧君表示,早餐不僅是一天中的第一餐,也是對健康與精神狀態有著重要影響的關鍵一餐,早餐為我們提供了一天所需的能量和營養,幫助人們保持清醒和集中注意力,同時也有助於控制體重和促進新陳代謝。許多上班族和學生因為早晨匆忙,經常選擇不吃早餐或隨便吃一點便出門,然而,這種習慣可能對身體帶來負面影響。研究表明,不吃早餐的人更容易感到疲倦和注意力不集中,並且更傾向於在午餐或晚餐時暴飲暴食,從而增加體重的風險。 「大人生活學」舉辦吃早餐體驗式講座。 台中市西區歡迎共學中心特別邀請社區創業學院共同合辦「大人生活學」體驗式講座活動,本期特別針對「吃早餐」的重要性,舉辦吃早餐講座,並於活動中示範如何營造家庭早餐的儀式感,並利用簡單又經濟的採買,製作有品質又具均衡營養的早餐料理。來自東勢的有機農作「東勢那座山」果農李和原老師,也特別分享如何挑選優質的水果,尤其是如何判別有機農作與友善農作,及挑選有產銷履歷的蔬果,讓吃能更安全更健康。 李和原老師強調,挑選有產銷履歷的蔬果讓吃更安全健康。 生活實踐家鄭嘉謙老師,在活動中示範早餐餐點的製作及增進家人情感的用餐儀式,他強調,早餐不應該是急急忙忙的一餐,也不應該是裹個塑膠袋的蛋餅、包子,而應該是一場有朝氣儀式感的早餐,而且不需要多少時間,對於那些早上時間有限的人,簡單而健康的選擇也並非難事,提前準備一些簡單的早餐,如燕麥片加果醬或綜合蔬菜烘蛋,搭配蔬果和堅果,可以在忙碌的早晨為身體提供所需的營養。鄭嘉謙也表示,早餐應包括均衡的營養,如全穀類、蛋白質、水果和蔬菜,例如,一份由全麥吐司、煎蛋、少量堅果和新鮮蔬果組成的早餐,不僅美味可口,還能提供豐富的纖維和蛋白質,幫助穩定血糖水平並持續提供能量。 「大人生活學」吃早餐體驗式講座,傳達營造有品質的生活儀式感。 「好好吃早餐」活動參加者多為家有小孩媽媽們,其中,參與講座的媽媽蔡秀娟表示,之前早餐總是隨隨便便、匆匆忙忙的,參加「大人學」的吃...

美傳媒》療癒畫醫蔡惠君「我形我色」全創作個展

美傳媒》有「療癒畫醫」之稱的蔡惠君,以多元身份穿梭於生命的不同場域,蔡惠君為執業中西醫師,他也身兼詩人、畫家與創作歌手角色,褪下醫師袍後以畫筆探索內心世界,用色彩抒發對人生的感悟。3月25日起,將在台灣不丹文化藝術交流中心舉辦《我形我色》全創作個展,將完整呈現她獨特的藝術語言。 蔡惠君舉辦「我形我色」全創作個展。 蔡惠君的畫風自由奔放,色彩斑斕,作品橫跨抽象與意象表現,有以抽象概念的創作,也有蘊含東方神韻的意象畫風,其創作都展現她對生命的深刻體悟。蔡惠君說:「醫術治療身體,藝術療癒心靈,這是我行醫與創作的核心理念」,其理念與畫作風格更被媒體封為「療癒畫醫」的美譽。 身為跨領域藝術創作者,蔡惠君不僅在醫療領域關懷生命,更透過畫布與詩歌,為心靈找到安頓之所。她曾出版《冬之影》攝影詩集,發行全創作音樂專輯《自由》、《我想要說》,並參與多場國際畫展及聯展。她的藝術之路,是一場與內在對話的旅程,也是對外界傳遞療癒能量的實踐。「希望以藝術療癒自己與他人,挖掘生命更深層的潛能,讓欣賞者見即解脫,從生活的煩惱中出離,在藝術中澄淨身心,進而昇華生命的純粹與喜悅。」蔡惠君如此描述她的藝術追求。 醫師蔡惠君有 「療癒畫醫」的美譽。 在《我形我色》中,每一幅畫作都是她心靈的映照,也是觀者通往自由與療癒的入口,這場展覽不僅是藝術的饗宴,更是一場身心靈的洗禮,邀請所有熱愛藝術、渴望啟發與感動的朋友們,共同走進她的藝術世界,感受生命之美。 《我形我色》蔡惠君全創作個展也將在展期3月27日(星期四)下午3點,邀請來自不丹的知名藝術家王楚丹(Dorji Wangchuk),舉辦藝術家座談會,蔡惠君除分享她的創作理念,並與王楚丹座談藝術與創作的世界,透過東方與南亞文化的對話,探討藝術與生活哲學的深層連結。 《我形我色》蔡惠君全創作個展 展覽日期:114年3月25日 – 3月30日 展覽地點:台灣不丹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台中市西區英才路633號2樓) #台中市大墩文化中心正對面 藝術家座談會:3月27日(四)下午3點至5點 誠摯邀請您,一同見證蔡惠君的藝術視界,感受色彩與心靈交織的悸動。 (張凱茹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