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傳媒》台中慈濟醫院全臺首創耳咽管中心為7月2日揭幕,慈濟醫療志業執行長林俊龍、台中慈濟醫院院長簡守信共同揭牌,將提供受耳咽管疾病困擾的病人「全方位評估、診斷新流程、量身訂製化」的精準診斷與治療。
慈濟醫療志業執行長致詞時表示,醫療有兩個面向,一個是專業,一個是人文。耳咽管是比耳科、鼻科、喉科更細的專科,台中慈院成立耳咽管中心,很少有這樣的專門領域。台中慈院耳鼻喉部從許權鎮副院長、吳弘斌部主任、周一帆主任,一路傳承到謝承祐主任,尊師重道一脈相傳,專業與人文都是首屈一指。台中慈濟醫院院長簡守信說,耳咽管英文Eustachian tube前面的那個字,是十六世紀義大利的解剖學家Bartolomeo Eustachio,當時他能發現這個細微的結構,相當了不起,五百年後,我們能在耳咽管位置上,協助功能障礙病人解決問題,也相當了不起。
耳科權威許權振副院長說明,耳咽管是連接鼻咽部與中耳腔的構造,平常閉合,能避免鼻涕逆流或細菌傳到中耳。打呵欠、吞口水和咀嚼食物,耳咽管會打開來平衡中耳與外界的氣壓,這是耳咽管的重要功能。耳咽管功能發生障礙,會直接影響聽力和中耳健康,病人可能會經歷耳悶、聽力減退、耳脹痛等症狀,嚴重時會引發中耳積水或膽脂瘤。許權振表示,台中慈院耳鼻喉部106年從德國引進耳咽管擴張手術,到目前診治耳咽管障礙的病人數在臺灣可說名列前茅,因此成立耳咽管中心,擴大服務這類病人。
耳咽管中心主任謝承祐表示,耳咽管功能障礙大致分為阻塞型與開放型兩種。常見搭飛機與感冒時的耳朵悶塞感就是耳咽管阻塞症狀,可透過吞口水、嚼東西改善。若疾病造成持續三個月以上的耳悶漲感、聽力變差等,就屬於慢性阻塞型耳咽管功能障礙。另一種開放型耳咽管功能障礙較少見,主要症狀是說話時會聽到回音,並能聽到自己呼吸聲,大多發生在體重快速下降或頭頸癌病人經放射線治療後組織收縮流失導致。
謝承祐解釋,台中慈濟耳咽管中心為了精準診斷耳咽管功能障礙類別,製作常見七大症狀的問卷ETDQ-7中文版,建立國人標準常模,此可標準化評估病人的主觀症狀。另外首度從日本引進「耳咽管三合一檢測儀」,包含阻抗檢測法、音響檢查法(Sonotubometry)及鼓室氣流動態檢查法(TTAG),能提供客觀準確檢測。經多年經驗累積與修正,還進一步研發出「全方位耳咽管精準診斷流程」,從術前的精確評估診斷、量身訂做手術、術後追蹤,精心設計的流程,能提供病人周到完整的精準醫療服務。
台中慈濟醫院耳鼻喉部主任周一帆表示,耳咽管功能障礙的成因多樣,包括過敏性鼻炎、肥厚性鼻炎、慢性中耳炎、中耳積液、頭頸癌的電療後遺症等。耳咽管中心不僅專注耳咽管治療,還將共病整合治療在同一手術,一併處理造成耳咽管功能障礙的根本原因,五年來已治療超過八百例,均有卓越成果,並發表於權威期刊,達到治標與治本雙重功效的目標,通過這些策略,台中慈濟醫院期待不僅在臨床上取得突破,也能成為耳咽管精準醫療照護的國際典範。
陳冠伶編輯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