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傳媒》有「療癒畫醫」之稱的蔡惠君,以多元身份穿梭於生命的不同場域,蔡惠君為執業中西醫師,他也身兼詩人、畫家與創作歌手角色,褪下醫師袍後以畫筆探索內心世界,用色彩抒發對人生的感悟。3月25日起,將在台灣不丹文化藝術交流中心舉辦《我形我色》全創作個展,將完整呈現她獨特的藝術語言。 蔡惠君舉辦「我形我色」全創作個展。 蔡惠君的畫風自由奔放,色彩斑斕,作品橫跨抽象與意象表現,有以抽象概念的創作,也有蘊含東方神韻的意象畫風,其創作都展現她對生命的深刻體悟。蔡惠君說:「醫術治療身體,藝術療癒心靈,這是我行醫與創作的核心理念」,其理念與畫作風格更被媒體封為「療癒畫醫」的美譽。 身為跨領域藝術創作者,蔡惠君不僅在醫療領域關懷生命,更透過畫布與詩歌,為心靈找到安頓之所。她曾出版《冬之影》攝影詩集,發行全創作音樂專輯《自由》、《我想要說》,並參與多場國際畫展及聯展。她的藝術之路,是一場與內在對話的旅程,也是對外界傳遞療癒能量的實踐。「希望以藝術療癒自己與他人,挖掘生命更深層的潛能,讓欣賞者見即解脫,從生活的煩惱中出離,在藝術中澄淨身心,進而昇華生命的純粹與喜悅。」蔡惠君如此描述她的藝術追求。 醫師蔡惠君有 「療癒畫醫」的美譽。 在《我形我色》中,每一幅畫作都是她心靈的映照,也是觀者通往自由與療癒的入口,這場展覽不僅是藝術的饗宴,更是一場身心靈的洗禮,邀請所有熱愛藝術、渴望啟發與感動的朋友們,共同走進她的藝術世界,感受生命之美。 《我形我色》蔡惠君全創作個展也將在展期3月27日(星期四)下午3點,邀請來自不丹的知名藝術家王楚丹(Dorji Wangchuk),舉辦藝術家座談會,蔡惠君除分享她的創作理念,並與王楚丹座談藝術與創作的世界,透過東方與南亞文化的對話,探討藝術與生活哲學的深層連結。 《我形我色》蔡惠君全創作個展 展覽日期:114年3月25日 – 3月30日 展覽地點:台灣不丹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台中市西區英才路633號2樓) #台中市大墩文化中心正對面 藝術家座談會:3月27日(四)下午3點至5點 誠摯邀請您,一同見證蔡惠君的藝術視界,感受色彩與心靈交織的悸動。 (張凱茹編輯)
美傳媒》成長的過程中,家庭是孩子首先接觸的環境,也是他們情感滋養的源泉,家庭裡的愛,能夠創造安全感,讓孩子在艱難的時刻能夠依靠,無需在外尋找溫暖。 親子之間的情感是建立家庭有愛的連結基礎,需要父母用心營造有質感的陪伴以及溫暖耐心的溝通。親子情感的連結,從簡單定期及有儀式感的家庭活動開始,例如晚餐時間的情感交流,可以分享一天的生活體驗,但要記住,只分享與傾聽就好,不要說教。利用晚餐後短暫的散步,分享與觀察沿途的事物,利用假日郊遊,來增進彼此的感情。這些活動不僅能增強親子之間的互動,也能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存在和支持。 在家庭中,孩子需要他們的聲音被重視。父母應該主動傾聽孩子的想法和感受,不論是他們的快樂還是煩惱。這樣的交流不僅增進了信任感,還有助於孩子建立自信,學會表達自我,當孩子知道無論遇到什麼情況,家裡都有人支持他們,他們就不會去外面尋找情感的寄託。 愛的表現不僅是言語,更在於行動,平時的擁抱與牽手是必需的儀式,擁抱是一種支持與給與溫暖的表現,牽手則是安全感的支持。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持續提供言語與肢體上的鼓勵和支持,是增加親子新任最後的方式,孩子能感受到家庭是他們最堅實的後盾,無論成功或失敗,家庭永遠是他們的避風港,有助於培養孩子的內心穩定感。 另外,雖然愛是無條件的,但在家庭中建立適當的界限和規範同樣重要,尤其是培養孩子對於禮貌與感恩的態度,這可以幫助孩子明白是非對錯。過程中,父母應該用愛心和耐心去解釋這些界限的目的,讓孩子在了解這些規範的基礎上,培養良好的品德和責任感。父母是孩子的榜樣,言行一致是建立家庭愛的重要一環,展現真誠的愛和關心,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積極的情緒和態度,也讓孩子更容易理解和學會,在未來的人際關係中展現這些價值。 在每一個孩子的心中,家庭是他們最安全的港灣,在生活的每一個階段都能感受到無條件的愛與支持,透過親子間情感的聯結、傾聽、支持,以及生活規範和榜樣的力量,為孩子打造一個充滿愛的氛圍。家庭有愛,孩子自然不必去外面尋找溫暖。 作者:張俊明博士 台灣省社會公益服務協會理事長 國立臺中科技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朝陽科技大學產業策略發展博士班 南華大學自然醫學與療癒碩士班